日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明确了今后我国城轨交通建设智慧城轨的时间表和任务单。《纲要》作为城轨交通行业今后一个时期(2020年-2035年)制订智慧城轨发展的技术政策、技术规范、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的指导性文件,一经发布得到了业内外广泛关注,引发了学习、研讨热潮。与此同时,重庆轨道交通也向智慧城轨迈进。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吹响了交通强国建设的号角。2019年,重庆成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之一。轨道交通作为重庆公共交通骨干线网,也正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心加密、两槽加速、两翼联通、外围辐射”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重庆全域“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的轨道交通体系。
目前,重庆已开通运营9条线路329公里,线网的不断延伸拓展了市民的出行范围。但轨道交通服务品质绝不局限于线网长短,而应更看重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品质体验,而这更依赖于智慧轨道的建设。
2018年10月,轨道集团启动了《轨道集团智慧轨道信息化规划》(简称《信息化规划》)项目。2019年10月31日,《信息化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会评审。《信息化规划》旨在通过深入研究重庆轨道交通智慧轨道战略与业务目标,明确适应的智慧轨道it发展战略,借鉴行业先进经验,在传统信息化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it新技术,提出具有重庆轨道交通特色的智慧管控、智慧建设、智慧运营、智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规划,推动智慧轨道建设,构建智慧化蓝图与实施计划,制定数据、应用标准体系,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重庆轨道交通智慧化的长远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2020年,轨道集团将“突出‘吃螃蟹’勇气,创新应用研究上求突破” 写上年度工作重点。工作要求依据《信息化规划》,加快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和数据标准体系,推进智慧城轨八大智能体系相关应用项目建设,搭建服务于全集团的支撑未来智慧轨道信息化体系的基础技术平台;积极推动智慧城轨云平台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地实施第四轮规划盘桂路站城轨云平台及大竹林基地内部管理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智慧企业管理体系中的财务资产一体化、人力资源系统、员工一卡通、档案数字化应用建设项目;探索员工服务大厅、财务共享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风控中心等项目可行性;加快推进新一代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实施智慧乘客服务体系中的渝畅行 app功能升级、智慧车站乘客服务功能;实施智能运输组织体系中的运营生产综合管理平台项目,推动 cocc 立项批复工作;实施智能基础设施体系中的 bim 标准建设、梁桥健康监测系统功能升级,积极探索安全管理平台中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智能识别等控制保护区功能;实施智能运维安全体系中的运营设备综合维修平台、车辆智能运维系统、安全生产作业系统的功能升级;配合市级部门实施智能安防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推动运营生产系统信息安全定级备案工作,实施信息中心安全管理设备升级,切实提高集团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当前,我国城轨交通行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和智慧城轨的有序建设,亟需行业顶层设计,统筹发展战略,明确建设目标,确定重点任务,谋划实施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保障措施,指导和鼓励各城市按照“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原则,有序推进智慧城轨建设。《纲要》的发布,无疑为正在智慧城轨建设路上的重庆轨道交通指明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